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超预备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中超预备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山东鲁能泰山63
2上海申花61
3北京国安58
4天津泰达康师傅57
5陕西浐灞52
6长春亚泰45
7广州医药中一40
8浙江巴贝绿城39
9青岛中能39
10河南四五老窖36
11长沙金德34
12深圳上清饮33
13成都谢菲联32
14大连实德30
15辽宁宏运27
起初预备队的作用就是为了帮助没有进入比赛大名单的一线队球员有地方可待,而且预备队有预备队联赛,也可以帮助很多受伤归来或者不能进入大名单的第四外援有比赛可以踢。
而中超有预备队其实不算是稀奇,英超球队每一支都有属于自己的预备队。而预备队其实就是和梯队比较相似,给那些超过青年队年龄但又不符合一线队标准的年轻人有一个可以比赛的平台,也方便未来随时进入一线队为球队效力。而且中超大部分一线队都是人满为患,而每一场比赛能进入大名单的屈指可数,所以说大部分人都还是要被发放到预备队保持状态才可以。
但是前几年预备队比赛真的成了鸡肋一样,像之前鲁能预备队每一年战绩都是非常出色,但是这帮预备队球员能真正升入一线队的少之又少,哪怕升入一线队也是没有多少表现机会。而曾在权健时期卡纳瓦罗甚至不放球员去踢预备队联赛,为的就是防止球员受伤。起初想法非常好的预备队和预备队联赛如今却经营成这样…
但是足协也是极尽可能平衡联赛标准,为了增加预备队的重要性,现在预备队成绩甚至和一线队有了挂钩。如果积分平分的情况下,相互比赛积分、净胜球、进球数都无法分出高低的话,就要比对预备队成绩了。也就是说现在不重视预备队成绩很可能会影响到一线队联赛排名。虽然力度不太大,但是也算是进一步帮助各支球队去合理利用预备队了。
当然我希望预备队未来越来越好,毕竟预备队应该是中超各支球队青训成果的集结地,不重视预备队那未来还怎么发现可塑的青训人才?
关注DK,绝对不亏!
预备队联赛作为联赛的补充还是有必要的,这类比赛在国外联赛中也是存在的,具体作用如下:
一、保证状态:每支球队联赛报名大名单30-35人,而联赛每场报名人数18人,出场人数14人,这就造成一部分一线队及预备队球员这一周里没有比赛可踢,众所周知的是一名球员如果长时间没有比赛踢的话,他的竞技状态就很难适应高强度的比赛需要,即使在平时加强训练量也不能完全模拟真实比赛,所以预备队联赛保证了与参加联赛球员步调一致,也为教练员选择比赛球员时提供多向选择。
二、年轻球员试金池:年轻球员想要在一线队站稳脚跟并进去首发或替补阵营,需要有一个试炼的平台,而预备队联赛就能够提供这样的机会,首先它的强度与联赛还存在一些不同,再则比赛压力相对较小,适合年轻球员建立比赛的信心,其次如果不具备联赛首发或替补的能力时,极少有教练员会冒险使用。所以,这个也说明一个问题,“如果你具备了比赛的能力,15岁你也能踢上首发”如果你不具备,熬到了中年也难获机会,政策能够给予青年人更多的机会,但同样需要自身具备这样的能力,例如姆巴佩能够在法国国家队踢上主力不是因为他年轻,而是因为他已经具备了踢上主力的能力,与年龄无关。
当然有用,只是足协的运作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全可以锻炼年轻球员比如类似U23联赛,但要保障质量效果,要在积分,经济方面做文章,比如占中超总积分一定比例,升降级优先挂勾等等吧,总比现在U23鸡肋政策强,总之要起到真正锻炼效果,避免出现教学赛,形式类的东西
我觉得中超预备队的实力会比中甲的中下游球队以及中乙的球队高些,因为中超预备队不乏一些外援和一些因为各种原因有实力打中超主力或者主要轮换的球员上不了场只能打预备队联赛,而且预备队有许多颇具实力的小妖。但是强度和激烈程度可能不如中甲,因为预备队联赛主要目的还是恢复状态,锻炼新人,受关注程度也低,球员心态会有影响不会那么拼命。比中乙会强
近期突然爆出一则小道消息,鉴于中乙球队解散的队伍比较多,还有升入中甲的,导致队伍的数量锐减,中乙联赛都快玩不下去了。足协正在考虑让中超和中甲的预备队去踢中乙,以维持联赛的完整性。
现在中超球队每年投资都在10亿元左右,中甲的球队需要几个亿,中乙的球队没有外援也需要几千万。这在过去每年几千万的预算是中超球队的标准,现在水涨船高,有些俱乐部已经不堪重负。
原本中超和中甲的预备队去踢中乙是件好事,这就让很多年轻球员有了更多的比赛机会,间接也起到了锻炼年轻球员的作用。年轻球员有了更多的比赛,就更容易脱颖而出。
但必须考虑到一些现实的问题,预备队去踢职业比赛,是暂时性的还是长期性的?如果是暂时的,还可以考虑。如果是长期性的,就有可能出很多问题。
预备队去踢职业联赛,如果排名靠前升入中甲,会不会真的就被执行。那么理论上存在中甲的预备队从中乙进击到中甲的可能性,那么算不算关联呢。
如果预备队去踢职业联赛,不参与联赛的晋级和降级,那么会不会踢假球和默契球呢?如果踢假球还有可能被发现,默契球就比较难以被证明,会不会让联赛失去公正性呢?
因此关键的问题不是预备队能不能去踢中乙,而是如何计算积分?怎么样保证公平性的问题?这样的政策只能解决暂时性的问题,对中国足球的长远发展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中乙基本上没有电视直播,观众的数量也是寥寥可数。很多这样的比赛更像是做教学赛,比赛中间的监督也非常困难。如果被指控打假球,本身也很难取证。
对于足协来说,还是应该把规则给制定好,防止出现一些低级的问题。足协更应该和其他部门一道把校园足球和青训抓好,并且能够落到实处,而不是在这些小事上浪费时间。
预备队参加中乙联赛是好事,但是,预备队拿到中乙冠军怎么办?是否升级?升级到中甲,再升级到中超怎么办?是不是有人又会说是什么“某某系”?我觉得应该要继续完善我们自己的足球制度。不要盲目的一句话,就让各俱乐部白忙活!
顶级联赛球俱乐部的预备队或者二队参加低级别联赛在五大联赛早就是正常的事情,对于这个决定没什么看法。
不过我关心的是各俱乐部自愿报名,那报名的球队是否还需要参加预备队联赛?如果参加,按之前的预备队联赛时间,球员就要面对三天两赛或者两天两赛。如果不参加,剩余俱乐部是否还能正常举行预备队联赛?
再一个就是预备队可以踢中乙,那踢不踢足协杯?怎么安排?
这些问题不知道足协是否有安排,这可不是我们拉个队伍踢场野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按照足协的尿性,我估计他们大概率是没考虑,又是一个拍脑门决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超预备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超预备队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